查看原文
其他

广府文化发源地究竟在哪里?

话说佛山
2024-09-01


  广府文化,即汉族广府民系的文化,中华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于岭南文化,表现为粤语、粤剧、粤曲等,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等的最早发祥地。


  定义


  广府文化指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广信(今广西梧州市和广东封开县之间)作为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前后历经300多年,被誉为“岭南古都”,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等的最早发祥地。



  发源

  

   西汉时南海郡治所仍在番禺,东汉献帝建安八年(203年),交趾部改称交州,州治仍在广信。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迁交州治所到番禺。此后番禺重新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吴黄武五年(226年)交广分治,设广州,以后广州的中心地位持续了一千多年,粤语的发展成熟便主要在广州一带。


  广府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一脉——逾两千年岭南文化的本源。作为广府文化发源地、千年商都核心,越秀区人民政府一直致力广泛宣传和强力运作该区的文化、旅游资源[3] 。广州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越秀区是广州建城两千多年来未曾变更的中心城区,是广府文化发源地、千年商都核心。

  

  发源地历史变迁


  华夏文明,炎黄始创。汉武帝平南越,设立广信,统领南方9郡的交趾剌史部近400年之久,广府民系及广府文化,由此发源、形成并得名,广信(今封开、梧州)亦成为最早的广府首府,岭南古都。而后三国,吴以广信为志,跨今粤桂二省建州,名曰广州。及至两宋,更以广信为界,以东为广南东路,以西为广南西路,从而形成日后广东、广西之分的格局。

  

  广府文化是广府民系的文化


  早期壹口通商和五口通商的广州以及六七暴动后语文统壹的香港都是推广广府文化的基地,使不少香港原住的疍家人和客家人以及外籍人士亦主动学习粤语。此外粤人亦有多方面的成就,如:经济、政治,尤其在文化、饮食、建筑、风格、艺术、设计、革命等。


  广府文化是广府民系的文化。所谓广府民系,即广州府民系,简称广府民系,或称粤海民系,并非只是指广州,而是通常指的是使用粤语方言地区的汉族族群。按照这一说法,广府人的分布地域相当广大。有学者认为:“广府人是华南汉族的主要族群之一。广府人分布在粤中、粤西南、粤北,以及桂东南一带,人口约有5100万,其中广东约有3800万,广西约有1300万。”(此统计数字应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数字)


  广府人主要由早期移民与古越族(南越族)融合而成 。




  广府民系文化特征以珠江三角洲最为突出,既有古南越遗传,更受中原汉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影响,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


  广府文化的中心城市广州,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给人以多层次、立体的和丰富的感受,使广府文化在广东各民系文化中占有优越的地位 。


  由于至少从汉代开始与海外文化的接触交流不断,故广府民系的人民,在三大民系中最具开放性,比较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敢于吸收、摹仿和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将传统文化与之相互融合。广府人还具有敢于探索和尝试的拼搏精神,视野较为宽广,思路较为开阔,商品意识和价值观念较强,精明能干,善于计算,创造了珠江三角洲多元化农业商品经济,以广府人为主干的“广帮商人”清中期就已驰名全国。广府人由于最早受到海外,尤其是近代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得风气之先,加上强悍的民性,冒险、创新的气质,因而反抗性和斗争性也特别强烈,在中国近代史上,精英继出,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中,有一种“敢为天下人先”的最为宝贵的性格特征 。


  由于广府文化在广东民系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因此,广府文化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粤文化的代称。如广州话称为“粤语”,广州方言歌统称为“粤讴”;广州戏剧音乐分别称为“粤剧”、“粤曲”、“广东音乐”;广东饮食文化体系中虽有广州菜、潮州菜、客家菜之分,但“粤菜”常用以指广州菜;广州工艺品的重要品类被称为“粤绣”、“广彩”、“广雕”等。



梧州、肇庆、广州:谁才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

  广府文化即粤语文化。“广府”作为一个地理名词,最早出现于《旧唐书·地理志》,是初唐时期“广州中都督府”的简称。唐太宗贞观年间的“广州中都督府”管辖“广、韶、端、康、封、冈、新、药、泷、窦、义、雷、循、潮十四州”;唐高宗永徽年间,又以“广州中都督府”、“桂州下都督府”、“邕州下都督府”、“容州下都督府”和“安南都督府”五府“隶广府都督统摄”。因此,“广府”的版图是很大的,今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以及越南的中北部地区,在当时均属“广府”的范围。



  “广府文化”是广府人创造的一种地域文化。
广府人属于广东三大民系(另两大民系为潮汕人和客家人)之一。广府人并非单纯的岭南原住民或南越原住民,而是中原移民与岭南(南越)原住民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系。《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前214),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三十四年,適治狱吏不值者,筑长城及南越地。”《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亦载:“秦并天下,略定扬粤,置桂林、南海、象郡,以適徙民与粤杂处。”又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赵佗任南海尉,“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始皇可其万五千人”。当时留驻岭南的秦军,以及贬谪岭南的尝逋亡人、赘婿、贾人、治狱吏不值者等,大约10万人,再加上迁徙到岭南供留驻军人婚配的约1.5万名中原妇女,总计12万人左右。正是这些被贬谪、迁徙到岭南(南越)的中原男女与粤人的“杂处”,即中原移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婚姻各方面与岭南(南越)原住民的交流、融合,形成了最早的广府人。汉高祖三年(前204),南海尉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赵氏统治岭南的93年间,一直推行“和集百越”的政策,倡导“汉越杂处”,从而使中原移民与岭南(南越)原住民的交流、融合得以制度化、常态化。有了广府人,才有广府文化。因此,广府文化的起源时间可追溯到南越国时期。也就是说,广府文化的起源时间比“广府”这个名词出现的时间要早800年左右。广府文化的起源地是秦南海郡的治所及南越国的国都番禺,即今之广州。

  有观点认为,广府文化的起源地在广信(今广东封开、广西梧州一带),其依据是广信曾经是岭南的政治中心。笔者认为,这个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广信成为岭南的政治中心是在汉武帝灭南越国之后。汉武帝灭南越国在元鼎六年(前111),在这之前,岭南有一个南越国(前204—前111),存在了93年。南越国的国都在番禺(即今之广州)。而在南越国之前,岭南则有秦代所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南海郡治番禺(今广州),象郡治临尘(今广西崇左),桂林郡治待考。广信在秦时则属于南海郡的管辖范围。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封州”条云:“秦为南海郡之地。汉平南越,置苍梧郡,今州即汉苍梧郡之广信县地也。”“管县二:封川,开建。”

  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南越故地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南海郡仍治番禺,苍梧郡治广信。元封五年(前106),又在南越故地设交趾刺史部。交趾刺史部是当时全国十三个刺史部之一,刺史部设刺史一名,周行郡国,巡察政治,检举不法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刺史职位较低,被列为朝廷大司空的属员,岁尽即“还京师奏事”。所以,刺史部只是一个监察机构,不是一级地方行政组织。既然不是一级地方行政组织,那么,刺史所驻之地就不是一个政治中心。

  交趾刺史部最初驻羸(今越南河内西北部),不久由羸移驻广信(今广东封开、广西梧州一带)。汉献帝建安八年(203),交趾刺史部改为交州,正式成为郡之上的一级行政组织,治广信。这个时候的广信才可称为一个真正的政治中心。但是,为时并不长,至建安十五年(210),交州就移治番禺(今广州)了。吴黄武五年(226),“以交州土壤太远,乃分置广州,理番禺。交州徙理龙编。”龙编在今越南境内,并非在广信。也就是说,从交趾刺史部改为交州,治广信,到交州移治番禺,这7年间,岭南的最高行政机构不在番禺,在广信。但是,这并不能证明广府文化的起源地就在广信。

  广府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原文化、南越本土文化与海外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的结果。而这种交流、碰撞与融合最早始于南越国的国都番禺,并非始于广信。交州治广信时期,充其量只是广府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发展阶段。广信不可能是广府文化的起源地。把广信说成广府文化的起源地这个观点之所以不能成立,就在于它忽略了从秦始皇统一岭南到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前214—前111)这103年的广府文化发展历程,也忽略了从元封五年到建安八年这309年间的交趾刺史部只是一个监察机构而并非行政机构这一基本事实。(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曾大兴)

  (作者系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另一个观点: 

广府文化发祥地是肇庆?

“广府文史考”首度公布调研结果,业界仍存分歧
2011年5月20日


    南方日报讯 (记者/胡良光通讯员/茅海燕)广府文化的发祥地在哪里?昨日,由广东现代化研究会牵头联合广东历史学会、广东省市场经济促进会等单位组建的“广府文史考”调研组和专家团首度公布了调研结果,他们认为:肇庆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并以其优美的生态环境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业界对此结论仍存在分歧,有的专家也认为广府文化根源在广州。

    广府是岭南地区三大民系之一。两千多年来,岭南土著居民与中原移民互相交往融合形成了广府文化,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及西江流域为中心,包括广州、佛山、肇庆及港澳地区。但是,对于哪里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业界一直各有看法。

    昨日“广府文史考”调研组和专家团首度公布了自己的结论:广府文化可按发展的不同时期划分三个中心,肇庆是发祥地,广佛是发展地,粤港澳是发扬地。


    原因何在?“广府文史考”专家团副团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王杰教授向记者解释,一方面,肇庆这片土地上很早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岭南最早的古人类就是封开人,距今14.8万年,比曲江马坝人还早两万年。另一方面,西江流域是“出海入原”的重要枢纽,是先秦两汉沟通中原和岭南的重要航道,秦始皇征讨百越、汉武帝平定南越,都是经此水道。“唐代荔枝也是经过西江运到北方去的。可以说,我们今天的广府文化,就是从西江流域开始的。”王杰还指出,肇庆一直人文鼎盛,培养出了岭南学术的鼻祖陈钦、陈元父子。


    “西江下游的封开县(古时的“广信”)是两汉时期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清时期肇庆也作为两广总督府所在地达182年。”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广州市文史馆官员赵立人则从行政的角度肯定了肇庆广府文化的“资本”。他进而指出,据研究,封开是粤语的发源地、岭南最早的首府以及最早的海陆丝绸之路对接点,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肇庆粤语也比广州白话显得更加原生态,保存了很多古音。”众多学术研究成果、历史典籍和史料以及如今所见的实物佐证都指向了肇庆封开极可能就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而德庆作为广府文化沿着西江水流向东推进的过程中的“必经之地”,在广府文化生态链中也是重要一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话说佛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